植牙也會生病?<下篇>

resize (5)

接下來是大家最關心的:「植體周圍炎如何治療?」
由於植體周圍炎是較新興的一種疾病,相關的研究數量遠少於牙周病的研究。
很遺憾的,根據最新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報告指出,目前尙未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具有百分之百療效的方法。

綜觀這些療法,主要包括「非手術性治療」及「手術性治療」。非手術性包括機械式清創,藥劑清洗及抗生素投予;對付黏膜發炎尚稱有效,但如破壞已達骨頭,就須靠手術了。
至於手術治療方法與牙周病的手術類似,進行翻瓣手術合併切除術或是合併補骨術,前者犧牲一些骨組織及黏膜的萎縮,以換取植體不再發炎而重拾健康,後者則是追求骨頭的再生,使其有機會回到原本健康的狀態及外觀,但須額外的再生材料和技術,費用較高。

不論是採取何種手術都必須確保牙根或植根表面能徹底清潔,使附著的生物模(Biofilm)脫落,成功率才高。就這一點而言,植根比牙根困難許多。為什麼呢?

自然牙牙根可以靠器械刮除及整牙(Scaling & Root Planing, SRP)恢復牙根原來平滑表面,如此組織就可以重新附著上去。
人工牙根則不同,植根表面極度粗糙,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充斥著小到10um以下的孔洞,在植體製程中有一道程序叫做「表面處理」,係利用各種化學或物理方法在鈦金屬表面製作凹凸不平的孔洞。這些孔洞的作用,是提供給造骨細胞的偽足更多的表面積和機械力去附著,加速骨整合的進行,原本是極好的設計。但是,如果植體受到感染,這些孔洞卻成為細菌最佳的避難所,而使得植根表面的污染物更難以完全且有效的清除和消毒,療效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長久以來,植體周圍炎的療效無法預期就是卡在這一關,所以絕大部分的臨床醫師都認為拔掉植根,重新植牙的成功率比治療高。
所幸各種新型器械的應用,如噴砂、雷射甚至最新的電解設備,比較能有效地清潔消毒植根表面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Petsos 2020, James 2014, Ratka 2020)

綜合上述,重點提示如下:
• 植體周圍炎和牙周炎都是牙菌斑引起的發炎反應,也就是潔牙不徹底造成的。ˋ
• 植體周圍炎破壞速度比牙周炎快(侵犯性牙周炎除外)
• 植體周圍炎可能需靠「手術治療」成效較佳。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坦白說,如果您未曾用心潔牙,也沒有定期檢查口腔的習慣,那麼得到牙周炎或植體周圍炎也是剛好而已。

另外,如果口內有牙周病的牙齒未受控制,植牙通常很難倖免於難,細菌是不會挑食的。尤其是植牙的左右鄰接自然牙有未受控的牙周病,遲早會殃及池魚!
林博川醫師提醒您:「早發現,早治療」,「做好口腔清潔」,才是永保安康的不二法門。


註:人工牙根,植根,植體,植牙皆為同義詞

#植體周圍炎 #植牙失敗 #periimplantitis #植牙生病 #屏東植牙
#高雄植牙 #常美牙醫 #植牙蛀牙 #allon4 #全口重建 #牙周病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