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偶感(二)20250304

筆者有幸於上週(2/28)參加Dr. Urban的演講,關於GBR的術式基本上沿襲之前已確定的原則和步驟,沒什麼太大的變革。該講的都有講到,但也許礙於時間之故,無法太過深入探討。

倒是Urban的氣勢比起2018、2019年時更加信心充沛,語氣更加堅定,也多秀了幾個超級困難的case,並且自誇他沒有補不起來的骨缺損,確實讓人驚豔不已。顯然在這數年間他的技術更加精進不少。

雖然筆者是抱著復習的心態去聽講,倒也聽到三個亮點,

第一:強調Buccal plate存在的重要,打槍某些學派的說法。

第二:更明確解釋對未成熟骨頭(Baby bone)的處理。

第三:低劑量BMP-2的應用,因價格較低廉,操作較為簡單,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另外,也提及了自體骨移植成功之後的骨吸收問題,可能比GBR更難預測,這點恰恰也是我在上篇文章述說的自體骨吸收,目前似乎仍無有效的應對方法。

依筆者淺見,不論自體骨移植或是GBR,都有一定的Learning curve必須去克服,在技術純熟之前,會面臨不少的Complication需要解決。

這往往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度過之後,才會有我在課堂上所說的「良率」可言。

以下簡單列表比較“自體骨移植(Autograft)”和“GBR”應用在VRA上,有些部份仍有爭議,僅供參考。

不過不可否認的較短的等候時間和較低廉的成本,仍是自體骨移植相當吸引人的地方。

20250304 PM9:00 

林博川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