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果皮半層瓣縱切,手刀翻開外皮,留下完整內膜,順刀片膜,逆刀去筋,側刀挑籽,外加法式擺盤。 「12號手術刀用得比我還強」, 「下次換妳來。」 林博川醫師俯首稱臣。 「我只會吃…」 「好吃,好甜,Yummy !」 #常美牙醫 #麻豆文旦 #沙柚神手 #下次挑戰黑鮪魚大腹挑筋手
〈緣由〉: 「林醫師,昨天手術的A小姐跟診所聯絡好像有問題。」護士說。 「嗯,大概是傷口疼痛受不了吧!」 林博川醫師早已見怪不怪,雖然已再三跟A小姐強調疼痛的可能,但,畢竟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因人而異。 「如果A小姐痛到受不了,就請她回診一下,我再開更強的止痛藥給她好了。」林醫師接著說道。 「A小姐問說,補皮的地方有分哪一天比較痛嗎?」護士轉述問道。 「她大概開始痛了,應該是擔心說明天會不會更痛吧!」...
麻醫先上點滴,架TCI, 林博川醫師拆舊的假牙,拔牙,整骨, 植牙,補骨,印模,咬記錄, 一氣呵成。 患者阿姨說時間很快, 其實我們是在跟時間賽跑。 累了,吃飯去! #舒眠鎮靜 #林博川醫師 #Allon5全口植牙 #一日假牙
連續兩周,一位是五十歲中年女性,一位是三十幾歲年輕女性,兩者不約而同,一進門就表示她們不希望拍X光片。 我問為什麼不肯拍X光片,是有身孕嗎? 答案是:不想接受輻射線照射。 這種事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所幸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少發生。 我向她們解釋,X光片是牙科治療很重要的工具,沒有X光片的協助,醫生幾乎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 「你也希望醫生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吧?不是嗎!」我如是說。 「可...
今年在台中舉辦的Osstem Meeting終於在今日順利落幕,林博川醫師很榮幸受邀演講,主題是分享有關「垂直骨增高補骨術」的臨床經驗。 雖然日期早在去年就已確定,但林醫師的拖延症大爆發,一直到兩個月前才密集的準備。 可是因為臨床業務繁重,只能利用下診時間熬夜或診間零碎的時間片段去準備,辛苦可見一般,二個禮拜前還因為用眼過度導致不舒服去掛眼科治療。 別看林醫師平日神經好像很大條,這次倒是認真異常,...
拔牙後等待6個月後植牙 這個case 上次植牙時,46位置沒長骨頭(已等近6個月)。 林博川醫師決定先種45、47,46區先補骨。 因患者吃素,不希望用動物來源的骨粉、 再生膜,討論後只好用B-TCP,採一級縫合。 補骨後縫合 4個月後re-entry , 45、47都很成功,46區看起來也有長骨。 看到那個洞太火大了,跟診助理們不敢說要拍照。滿腦子也不想拍! 然而鑽下去,新生的骨質卻不夠硬,第一...
簡單植牙(未補骨)的傷口縫線,跟拔牙傷口類似,在7至10天就可以拆線。 簡單植牙:左下6 7兩顆植牙 大一點的傷口,也許等到14天,足矣。 然而在GBR的Case中,拆線的時機點有所不同,主要是這類的皮瓣,為了完整包覆移植材料(骨粉,再生膜)須做適度調整減張傷口才不至於因為張力過大而爆開,而搭配使用的縫合方法建議加上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增加頰舌皮瓣間之對合接觸面積產...
今天去聆聽陳延維醫師的演講,其中有幾個重點: 一、前牙審美的軟硬組織評估(Elian 2021) 二、利用臨時假牙的emergence profile 去調控牙齦的外型 三、Abutment design:凹的,平的,凸的,各自的適應症,還有emergence angle 和periimplantitis 的關係 四、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五、印模的方...
牙周病經過第一階段(基本)治療,已經將大部份發炎的病灶控制下來了,再配合口腔衛教,改善患者本身潔牙的技巧,強化潔牙的動機,可大幅減少口內牙菌斑堆積及細菌的量,發炎的情況必然得到舒緩。 周先生,遠道從新竹南下,在年前已完成牙周病第一階段治療,然而一些超過7mm以上的牙周囊袋,恐怕就要藉助手術的方式才能徹底治癒。 治療前X-ray 在這幾次約診,計畫執行牙周手術,林醫師今天的療程屬於第三次的手術。 在...
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術後的Complication最常發生的,其一是membrane exposure,另一是infection,兩者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互為因果。 這是一個垂直骨增高的案例,可看出骨缺損範圍非常多 無法馬上植牙,先進行VRA (垂直骨增高手術)後等待8~9個月再來植牙 也就是說,有可能先membrane exposure再inf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