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機-牙周再生手術

牙周病經過第一階段(基本)治療,已經將大部份發炎的病灶控制下來了,再配合口腔衛教,改善患者本身潔牙的技巧,強化潔牙的動機,可大幅減少口內牙菌斑堆積及細菌的量,發炎的情況必然得到舒緩。

周先生,遠道從新竹南下,在年前已完成牙周病第一階段治療,然而一些超過7mm以上的牙周囊袋,恐怕就要藉助手術的方式才能徹底治癒。

治療前X-ray

在這幾次約診,計畫執行牙周手術,林醫師今天的療程屬於第三次的手術。

在局部麻醉下,切開牙肉,進行翻瓣,先刮除掉肉芽組織(註),露出牙根及骨缺損部份,仔細檢視牙根表面,果然在最深的牙根處發現殘存的牙結石附著在牙根表面,相對的這個地方是骨缺損最嚴重的地方,也是牙周囊袋存在的地方。

這一小塊牙結石,就是一切破壞的根源。

這些牙周組織,包括牙根的牙骨質(Cementum),牙周韌帶(Periodontal ligament),齒槽骨(Alveolar bone)及牙齦(Gingiva) 均受其荼毒。

當然這些破壞經常是經年累月,才會爆發出來,等到患者感覺紅腫,疼痛,甚至流膿流血,破壞早已造成。

由於這種結石太深層,在第一階段很難清得到,必須進行翻瓣手術去找。換句話說,第一階段治療完效果不佳的部位,醫生就會合理懷疑其內必有「貓膩」。

今天周先生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原本林醫師做完預訂的前牙翻瓣手術後,順便檢視後牙區,覺得上次已改善的第二小臼齒及第一大臼齒區又有紅腫復發現象,顧及周先生遠道而來,經過討論臨時決定將左下這一區域一併翻瓣處理,減少南下屏東的次數。

做完徹底清創及牙根的刮除和整平術(Scaling & Root Planing)後,牙根恢復雪亮,林博川醫師接著進行骨再生手術(Bone Regenerative Surgery),補上骨粉(Bone graft)覆蓋上可吸收再生膜(Collagen Membrane),再予以縫合。

所以今天一共開了兩個區域,等於是加開了一台再生手術,超時到下午一點才結束。

由於周先生是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感染的風險,林博川醫師囑咐藥物如何服用後,目送患者離去。

助理:「林醫師,今天是星期六,你下午不是還有診,怎麼臨時又加刀?」

林醫師:「想說他們遠道而來,一起開一開,可以少往返一次。」

助理:「可是你就來不及吃飯了。」

林醫師:「都這麼胖了,少吃一點無妨。」「倒是你們還沒吃飯應該餓了吧?趕快去吃。」

助理:「還好,我們知道今天很忙早餐有吃,所以不餓…,倒是有點渴。」

林醫師:「哈哈,那要喝什麼,自己訂吧!」

助理齊聲說:「謝謝林醫師。」

「越忙越胖」不是沒有道理的,呵呵!

《註》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組織受傷的區域可以在3-5天左右形成一個由新生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組成的鬆軟組織,稱為肉芽組織。

(本文嘗試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為醫病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