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來源20240705
連續兩周,一位是五十歲中年女性,一位是三十幾歲年輕女性,兩者不約而同,一進門就表示她們不希望拍X光片。
我問為什麼不肯拍X光片,是有身孕嗎?
答案是:不想接受輻射線照射。
這種事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所幸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少發生。
我向她們解釋,X光片是牙科治療很重要的工具,沒有X光片的協助,醫生幾乎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
「你也希望醫生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吧?不是嗎!」我如是說。
「可是X光的輻射線很不好,會致癌。」患者說。
「這一點倒是可以放心,因為牙科的X光片放射劑量都很低。一張X光片的輻射劑量可能比你在太陽底下走路二小時,接受的射線輻射劑量還低。」
「況且,比起誤診對你的損失,這點小小的輻射劑量實在不算什麼。」
「而且醫生也不會閒閒沒事幫你拍X光片,一定是治療上有需要才會拍。」
「那醫生你先幫我檢查牙周病,上一位醫生說我的牙周病很嚴重,是不是真的?」患者提出要求。
於是我幫她檢查了口腔,發現牙周病確實很嚴重。
「那醫生我的牙周病要怎麼治療?」
「牙周病治療首先要有完整的X光檢查,針對每一顆牙齒,不同的部位作診斷。有了診斷,才有治療,不同的診斷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來因應。」
「那醫生你怎麼知道我的牙周病很嚴重?」
「肉眼檢查就可以看出來,但準確的診斷還是得靠X光片。這就好像內科醫生需要抽血看各種數據才能幫你診斷,你該不會連抽血也拒絕吧?那醫生哪敢幫你看病,萬一誤診誰要負責呢?」我耐著性子解釋。
「那需要拍幾張X光片?」
「完整的牙周病治療至少全口拍14~18張X光根尖片(小片子),治療期間及治療後之追蹤,有需要醫生就會拍,而且健保署也有相關規定需拍X光片。」
「那為什麼你看了X光片就知道我的牙周病嚴不嚴重?」
「蛤?這是醫生的本職學能啊,我們在醫學院念的就是這些知識啊!」我啼笑皆非地說著,
「或是你如果那麼有興趣應該找機會去醫學院旁聽一下。」
「那醫生我這邊有缺牙,你能不能順便看一下可不可以植牙?」
「植牙需評估骨頭狀況,一樣要拍X光片,如果X光片不夠清楚,還建議要拍電腦斷層,看得更仔細,比較安全。」
眼見再下去會沒完沒了,需趕快結束這種對話。
這種主觀意識過強的患者常讓彼此陷入無效溝通的輪迴。
「這樣好了,你不想拍X光,我們絕對不會強迫你拍,你自己決定,我們完全尊重你的決定。」
「你先回去想清楚,願意拍X光,再來做治療,沒有X光片,我就無法治療,這點,是無法妥協的。」
送走患者後,我嘆了一口氣。
在2024年的今日,竟然還有堅持不拍X光片的人,這到底是愛自己還是害了自己?
愛默生曾說:「恐懼常起因於無知。」
人一旦能了解事物的真相,才不再害怕。
所以,還是讓我們科普一下,有關於牙科X光的輻射劑量。
牙科常用的X光放射線有三種,劑量分別如下:
種類 劑量 備註
根尖片 0.005毫⻄弗 數位式更少 ≒50%
環口片 0.01毫⻄弗 數位式更≒50%
電腦斷層 0.02~0.025毫⻄弗≒高空飛行2小時

相關比較:
1. 台北搭飛機往返美國⻄岸,輻射劑量約0.09毫⻄弗
2. 胸部X光片,約0.02毫⻄弗
3. 一般⺠眾輻射限值為每人每年不得超過5毫⻄弗
=5000微⻄弗 ≒200張牙科根尖片
以上提供給各位作參考。
以下爲示意圖,非患者本人
(本文嘗試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為醫病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