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案例分享

123.jpg

這是一張拍攝於一位四十多歲年輕女性的牙科環口X光片,從X光片中,一個專業的醫生可以很輕易地判讀出病患的上、下、左、右後牙臼齒區有重度牙周病,甚至不用檢查口內狀況就可以確診。當然身為牙周補綴專科醫師的林博川醫師一定會拿起專業的牙周探針,在病患口內測量每一顆牙齒的牙周破壞程度,配合X光判讀(也許是更詳細的根尖X光片),以利區分牙齒是屬於『健康』、『輕度』、『中度』或是『重度』牙周炎。
這就是臨床牙周病的常規檢查。

這位病患陳小姐主因左下臼齒搖晃得很厲害,咬到會痛才來就診,林醫師花了三十分鐘跟他解釋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致病菌對齒槽骨的破壞,分析哪些牙齒需拔?哪些牙齒還有機會挽救,以及後續的重建治療。

林醫師講解得頭頭是道,卻也看出陳小姐眼中的迷茫,依林醫師諮詢的經驗,這在跟病患溝通的過程是經常會遇到的。

於是林醫師便停頓下來,詢問她了不了解剛剛的對話,並請她發表自己的想法,不用太拘束。

通常患者心情放鬆後,比較容易說出內心的想法,這樣溝通才能有效地繼續進行。

面對這麼嚴重的牙周病,醫生說出的話對病患來說都不會太中聽。譬如:「妳的牙周病非常嚴重喔,怎麼現在才來看呢?」「妳的潔牙做得不夠徹底,才會造成牙周病!」「妳的潔牙方式可能不對喔!」其實心底的OS是:「妳這牙是怎麼刷的啊?」

解釋完病情,林醫師仍見到陳小姐臉上的疑惑,便道:「妳知道妳的牙周病非常嚴重嗎?因為牙周病在平常不太會痛,通常等到會痛才發現已經很嚴重了。」
林醫師寧可當一隻烏鴉,講些不中聽的話,也不願做為一隻喜鵲,
報喜不報憂
沒想到陳小姐回答:「可是我之前看了四個牙醫師都沒人告訴我!」

聽到這個回答,林醫師著實嚇了一跳,回過神推測是怎麼一回事。可能的情況分析如下:

第一種情況:連續四個醫師都沒診斷出陳小姐的牙周病。但是陳小姐的牙周病不管經口內檢查從X光片判讀都是顯而易見,容易診斷的,所以連續四個醫生都沒下診斷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種情況:不管有沒有下診斷,連續四個醫生都未告知陳小姐。有可能醫生太忙,沒時間講、或是忘記講,連續四個的機會也是極小的。

第三種情況:醫生有講,患者沒聽到或是聽到卻忘記了。也許診所環境太過吵雜,聽不到醫師講什麼,或是我們的大腦會將不感興趣或是不懂的資訊,視為雜訊而自動過濾掉,所以這是極有可能的。
尤其是當醫生輕描淡寫地解釋,而不若林醫師大費周章,花30分鐘向患者說明,那就變成了船過水無痕。

第四種情況:醫生有講,患者有聽到,但聽不懂,這也是極有可能的。聽不懂的原因,也許是該資訊對於患者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或是超出患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是醫生的表達 
能力欠佳,醫病之間的溝通不良所致。而對於無法理解的資訊,大腦也會選擇遺忘,患者自然不記得醫生曾說過什麼東西。

綜合上述,第三、第四種才是最可能發生的情況,而醫生也應該設法改善這二種可能的狀況。

在診所經常可見林醫師請患者與家屬共同坐到電腦桌前,利用大量的圖片與模型,根據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使用他們聽得懂的語彙來解釋病情或治療計劃。期間偶爾停頓、開開玩笑、或傾聽患者敘述,發掘患者真正的想法,進而解除他們的疑惑或顧慮。
林醫師常說:「有溝通不見得有效,但沒有溝通一定沒效;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